习水红稗,传承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营养精髓

原生态农作物,恒赫400多年历史

习水红稗,习水县传统作物。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历史,创造了发达持久和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在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习水红稗在中国农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习水红稗的药用价值收录于《中国中草药汇编》、《古滇南本草》中,《遵义市志载》提到:“稗类、黍子,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遵义习水已有种植,红遍山野,但果不低头;乾隆期间,命贵州年进红稗,以为永制历史久远的习水红稗推进了中国农业的变迁,而贵州苗家族群传承祖先的农耕文化,种植红稗食药同用,将习水红稗灿烂辉煌的历史流传淳朴民间


    抹不去的古老农耕生活,一个民族敬畏天然的滋补

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来自黄河边上的蚩尤坝上,几次大规模迁徙后,散布在世界各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等省区,每一次的迁徙,苗族都将族群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并传承至今。

在苗族的民族主体意识中认为只有散发自然芬芳的泥土才是对原始农耕的最好保护才能养育味道最香的粮食,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对苗族的耕作状况作了描述:“有坞南北开洋,其底甚平,犁而为田,此处已用牛耕,不若六寨以南之用概撬矣。”正因为如此,苗族的耕地也才会波耕水耨,盈盈其间。


    物换星移,时代变迁,习水红稗面临绝迹

习水红稗是苗族农耕文化灿烂的代表作是一种失去后再也无法挽回传统基因和乡愁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相伴而生,清新空气、洁净水源、蓝色天空、虫鸣鸟叫如今已成为民众的奢望,对于习水红稗来说,危害更甚。

 

习水红稗对于的生长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使用化肥不开花不结果,只能人工,果小皮厚,处置麻烦,已经成为看得见的濒危物种。曾经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联相生,我们该如何守护这片弥足珍贵的自然馈赠?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历史文化和营养遗存正在慢慢消失,在这个节骨眼上,贵州老锄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起了红稗5000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至力于红稗的种植,红稗食品研发深加工,销售,旨在打造中国红稗产业链,把红稗这个名字永久的保留下去,把习水红稗这张名片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