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需标准化支撑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应根据产品类别、范围、知名度、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管理规范。例如,我国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阳澄湖大闸蟹”已有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阳澄湖大闸蟹》(GB/T 19957-2005),地方标准《中华绒螯蟹 阳澄湖大闸蟹网围养殖》(DB32/T372-2000)和《阳澄湖大闸蟹》(DB32/T373-2005)。为更好的实施标准化,2006年,苏州还发布了《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自实施标准化以来,阳澄湖大闸蟹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已得到全面推广,其养殖环境、投入品及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规定。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地理标志“名牌”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理标志作为名牌产品的一种标志,与国家利益、生产经营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在名牌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标志要发展,一定要打假扶优,实施名牌战略,而名牌战略与标准化工作又是密不可分的。地理标志保护重在保持和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产品质量是地理标志信誉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以标准化为尺度,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只有阳澄湖113平方公里范围内,经认定基地养殖并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华绒螯蟹才能被称为“阳澄湖大闸蟹”。另外,螃蟹养殖户必须建立养殖生产台账,记载苗种的来源、规格、投放数量以及捕捞商品蟹的数量、规格、日期及销售对象等;收购经营者则须建立收购销售统计台账,记载每批商品蟹的来源、数量、规格、销售去向等。这样,从养殖到销售都可以确保阳澄湖大闸蟹的质量。
有利于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有效监管
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管理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地理标志属于无形资产,要加强监管,避免资产流失,并实现其保值、增值。目前,一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普遍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于种植(养殖)户规模小,经营分散,监管难度很大。只有依据相关标准,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生产技术、质量特色、产品专用标志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特色和声誉。笔者认为,要制定相关标准,要求生产者、销售者必须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并设置防伪功能,在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在指定的场所统一加以实施。禁止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标示内容以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者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虽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之内但未经核准的,仍不得使用该标志。
有利于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符合地理标志的产品较多,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土知识产权走向世界。我们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使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包装、标签、检验检疫等方面符合国际要求或国外标准,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合理应用WTO规则,跨越技术壁垒,使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有利于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基础是加强保护,特别是一些濒临绝种的产品更加迫切需要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实施标准化可以合理利用地理标志资源,保障地理标志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地理标志产品也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做到保护和发展相统一,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目前,我国正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法规标准体系,对每个产品制定专门的质量技术要求,配套相应的技术管理规范或标准,并实施备案审查,逐步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