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美食
来源:时代影像 | 作者:zghongbai | 发布时间 :2020-01-07 | 907 次浏览: | 分享到:

   
    红稗是习水县一种特有的原生态农作物,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苛刻的生长习性成就了红稗极高的营养价值,极低的产量更让苗族人把它视为珍品,在当地只有坐月子才能吃到。



    如果说苗族人的匠心是对红稗的传承;那贵州老锄头品牌创始人何增举的匠心就是对红稗的发扬。2011年,何增举回到家乡习水县,决心把这个上天恩赐的礼物送到更多人的餐桌上。



    他用毕生积累,建立2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花费1000多个日夜,研发红稗方便、快捷的食用方法。昔日养在深山吸收日月精华的稀有珍品,终于成了大家餐桌上的美食。


市场化运作


    要让更多人吃到红稗,就要组织更大规模的种植,和进行市场化的运作。2016年,段明贵放弃原来的高利润行业,出任贵州老锄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任后,他多次与红稗种植专家邓志乾深入探讨,从源头种植环节抓品质,优选种子,组织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栽培,有机种植,并且保证收购价格,带领农户种红稗脱贫致富。



                                   

    2018年老锄头公司又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将有着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的面条和红稗相结合,制作出了“红稗面”,给人们食用红稗增加了一种选择。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为了满足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在家煮饭的需求,段明贵远赴北京,几番周折,找到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刘萍教授,对红稗做全营养分析,将红稗中有益人体的营养成分充分保留,研发出一种更适合现代人随时随地可以食用的食品——红稗红养饼干。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扬红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以诚信为本,质量立市,把红稗食品打造成贵州省的一张名片。



    习水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是红稗人共同的使命,也是贵州老锄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孜孜以求的发展方向,更是这片大山里苗寨人千百年来的梦想

         【我们从红稗团队中看到的是一种匠心的传递,从苗族人的锄头到现代化的生产线,从大山深处到商超终端,从单一的红小米到种类丰富的红稗产品。正可谓:一种作物,致富一方农民! 一份匠心,传递一种使命! 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演绎。